近日,随着气温回升,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大沟茶场进入“明前茶”采摘关键期,茶企和茶农们纷纷抢抓时令,采摘今年的第一批春茶,抢“鲜”占领市场。
走进占地450亩的大沟茶场,一排排茶树郁郁葱葱、绿意盎然,一芽芽茶尖嫩绿微黄,散发出春茶独有的清香。十余名茶农背着茶篓,穿梭在一垄垄茶树间,嫩芽裹着晨露,在灵活的指尖跳跃。
茅箭区地处秦巴山区南部,境内山多林密、气候宜人,大沟茶场地处该区茅塔乡大沟村,全年平均气温12℃至22℃,年降雨量1000毫米,中性偏酸性土壤分布广泛,为茶树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生长环境。
“今年春季气温适宜,茶叶长势良好,目前芽头、品相都很好,预计产量较去年有所增加。”大沟村党支部书记莫足兵介绍,大沟茶场生产的茶叶品种有绿茶、红茶和白茶,每年产量可达两万五千斤。
村民罗小丽是采茶能手。每年春天,在茶山上总能见到她忙碌采茶的身影,凭借着娴熟的采茶技艺,罗小丽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,还有了更多时间照顾家庭。“采茶是个熟能生巧的活路,工钱按斤计价,采得多收入也更高,平时还可以来茶园除除草,做些茶园管护方面的工作,基本能保证月月都有一两千元的收入。”罗小丽高兴地说,像如今这样的采茶高峰期,附近赋闲在家的村民大都会来茶场采茶,漫山遍野的“绿叶”变“金叶”,鼓起了村民的“钱袋子”,也让村民的幸福指数大大提升。
据了解,每天新采摘的茶青,将第一时间送到加工厂,经过杀青、揉捻、搓团、提毫、烘干等工序后,制作成细嫩、鲜爽、清香的毛尖,销往全国各地,受到广大茶友的青睐。
近年来,大沟村紧扣茶旅融合发展理念,采取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模式,大力发展福鼎大白等高山茶种植。同时,拓展产业链条,打造集旅游观光、生态休闲、茶区民俗体验于一体的茶旅产品体系,全面提升茶旅产业附加值。截至目前,已实现茶叶销售收入80余万元,带动70余户村民户均增收3000余元,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,茶农收入稳步提高。
一片“金叶”成就一个产业。近年来,茅箭区坚持以农兴旅、以旅强农,把茶产业作为全区农业主导产业来发展,一并发展花、草、果、中药材等“美丽产业”,促进“生态+农业+旅游”互动融合发展。目前,全区茶叶种植面积达3300多亩,培育省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2家,市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5家,茶产业链联农带农人数近500人,人均增收4000元,茶产业链年产值达3000余万元。(张茜)